文/韩巍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令高校不得不延迟开学,给正常课程教学带来不小的影响。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并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高等教育领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的具体措施。各高校针对疫情防控需要,根据校情、学情制定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实施方案,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改革创新,引导教师择优选用适合的慕课(MOOC)、专属在线课程(SPOC)以及校内在线课程资源,为教学任务的开展做提前准备工作。由此,特殊时期将高校在线教学需求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视频公开课:开启高校慕课先河
“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这是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直接针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被称为“质量工程”。“质量工程”发布后,教育部组织“985工程”学校先行启动了视频公开课建设试点,首批4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在“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及网易等三个网站免费向社会开放。这也是我国高校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的第一批成果。教育部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发布通知中强调:“这是我国高水平大学率先向社会推出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展示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大学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和社会责任、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历经5年,共建设八个批次99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陆续上网。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课程批量上线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这是在实施“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项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举措,简称为“本科教学工程”。
在“十一五”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基础上,为推进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并从2012年起,将具有鲜明学科特色优势的非“211工程”高校纳入建设。
教育部从2017年起,开展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认定范围是境内高校在全国性公开课程平台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完成两期及以上教学活动的全日制本科和专科层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并提出以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创新创业教育课、教师教育课程等为认定重点。2017年认定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互联网+高等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发布的“成都宣言”指出:深入推进“互联网+高等教育”,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推动高等教育变道超车。加大慕课平台开放力度,打造更多精品慕课,推动教师用好慕课和各种数字化资源,实现区域、校际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2019年4月发布的《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指出:六年前,中国高等教育慕课建设开始起步,慕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12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慕课,65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慕课开展跨地和跨校协同教学,为教师提高专业能力服务,为解决区域与校际之间教育教学水平差异服务。
未来:破除制度性壁垒 实现资源无障碍使用
2019年2月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评价指出,这次新战略不同于以往只针对精英层面,旨在平衡城市农村差距,提升人才教育能力,提高全国教育水平。
教育部推荐的22个在线课程平台、开放的2.4万余门在线课程资源是多年建设与积累而成的。然而,在实际使用中,这些资源在随时随供、全方位快捷服务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体制机制性障碍,面临诸多全面推开的难题。期待在线教育资源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各方面使用运用中破解障碍、突破难题,在集中发力中实现蜕变。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